書|注意力商人:稀缺的注意力,影響你我的生活走向

此書在講述人類的注意力如何被商人轉化成獲取利益的方式。從最早的有紀錄,應用移轉注意力獲取利益的成藥文宣開使講起,到現在的網路社群媒媒體的發展,從各種媒介逐一說明注意力商人如穿透在我們生活當中,從最早的文宣、報紙、演講、廣播、電影、電視、網路、到現在的手機社交網絡,逐一說明人類的注意力不斷被移轉和被商人獲取成為他們利益。近180年的發展歷史,一次講完,當了解注意力如何被移轉,也才可以更知道如何取回和應用移轉方式。

簡述作者

作者,吳修銘(Tim Wu),台裔美國人,是一位學者,專注研究網絡科技以及反托拉斯法。,現職哈佛法學院教授,並擔任現在美國總統拜登的顧問,加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總統科技與競爭政策(competition policy)特別助理。他創建了「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一詞,意指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必須中立,客觀處理所有網路上的資料,不該透過控制網路或選擇性控制或過濾資料等,影響使用者以獲取利潤。此理論十多年以來,在網路科技及法律界頗受關注。

科技和時代的演化,注意力商人變得更多元且無縫存在生活中

書中定義「注意力商人」,可泛指抓到使用者注意力,運用這一段注意力的時間,進行有目的性的宣傳或是引導。

注意力則是,人類會聚精會神專注在某一項事物上面的行為,人類執行這行為期間,決策行動將放置大量精神於此時間上。

本書中整理這近180年的人類應用注意力的發展事件歷史,詳實說明整個變化和細化的過程,下列摘要部分覺得很有趣的事件:

  • 1833年_<紐約太陽報>開始有了將讀者的注意力專賣出去,廣告的雛形。<紐約太陽報>最高售量達到每日1萬9千360份,班傑明・戴(Benjamin Day)可稱上注意力商人頭銜第一人。在後世的廣播、電視、Google和Facebook都是仿效他的做法。
  • 1866年_Claude C. Hopkins 撰寫史丹利蛇油萬能藥。1907年達到最高峰,1930年開始下降,是收割和利用注意力的革命性廣告人物,從最早的蛇油成藥的廣告開始
  • 1914年_赫伍特・基奇納勛爵Lord Herbert Kitchener 秋天成立募兵委員會,
  • 1916年_發出了1250萬份海報,斗大標題寫著『國家需要你
  • 1917年_美國成立公共資訊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 CPI,極盛時期總共有15萬人的公部門
  • 1930年_當時使用胡博評等,靠電話投票,來計算廣播的收聽率
  • 1936年_MIT教授 羅伯特・艾德爾(Rober Elder)發明了收聽自動紀錄器(audimeter),紀錄收音幾收聽了那些電台和收聽了多久,
  • 1936年_收聽自動記錄器發表,阿瑟·尼爾森(Arthur Charles Nielsen)當天也看到那個發明,他也認為『如果你能計算出具體數字,才算是真正了解某件事』
  • 1937年_CBS 員工愛德華·默羅(Edward R. Murrow)開始報導新聞,佩利說「對的人出現在對的地方」
  • 1942年_AC Nielsen安裝黑盒子,到美國家庭
  • 1947年_AC Nielsen第一次發布廣播的收聽率,第一次用量化方式測量聽眾的注意力
  • 1950年_只有9%的家庭有電視
  • 1956年_有72%的家庭有電視
  • 1956年9月9日星期日_貓王首次在CBS的艾德蘇利文秀,收視率達到82.6%,約美國人口一半,至今仍無人能打破
  • 1950年代中期看電視人數到達高峰,這是人類歷史上新的特例,人類會固定的在同一時段把注意力放在同樣的訊息上,這是未曾有過,之後也再沒有。因為電視,商業行為開始被入侵到家中。
  • 1950年代末期,平均美國人至少每天5小時會觀看電視
  • 1970年_CBS, NBS, ABC三家輪流做出單次收視人口6-7千萬收視率的熱門節目
  • 1972年_有了第一封email,建立起網路的靈魂
  • 1978年五月_發出了史上第一封電子垃圾信件,Email出現垃圾是必然的,沒有辦法去阻止,最終方法是用軟體的刪除功能
  • 1980年_CompuServe發明線上聊天室
  • 1980年_以食物為中心的小精靈(Pakku Man>Puck Man>Pac Man)由南夢宮Namco, 岩谷徹開發的
  • 1982年_太空侵略者是當年最賺錢的娛樂產品,總獲得20億美元,都適用25美分投出來的,約略80億人次的參與,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操作制約,電玩因日本開發商加入後,才正式進入主流
  • 1986年_歐普拉建立自己的媒體內容,利用傳播機構,製作自己的節目,傳遞偉大的信念,再加上運用自己的名氣,擄獲大眾的注意力
  • 1997年_AOL線上有19萬個聊天室,人際關係的新互動方式,可以自己編掰自介內容
  • 1996年1月3日_比爾蓋茲於的微軟網站寫下Contnet is King的文章
  • 1998年_RIM的誕生push techology(RIM 950),開啟了手機上網的時代
  • 1998年9月4日_Google成立,創造出有助於提升產品價值的新廣告形式,Google user總是再接近他們要購買時時刻,才會讓他們看到廣告
  • 1999年12月31日_全球23小時的跨年節目
  • 2003年10月28日_Facebook成立,沒有新創,只是既有社交網路的加強版
  • 2010年10月_Instagra成立,社交行為加入了照片的形式

羅列起來後,其實可以發現,注意力商人其實早已存在我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只是我們不曾好好的去檢視它,讓它一點一滴的佔用掉我們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知識是影響別人和延續自己能力的關鍵,注意力商人應用掌握知識內容,進而慢慢影響我的生活;且因科技的進步,也讓商人有了新創作法及量測方式,因發明了廣播收聽紀錄氣,進而有了AC nelason的量測數據,也開始了有了收聽率的概念,也不用家家戶戶打電話去問收聽感受;電視的發明,讓商業可以進入到常民家中,從一開始看電視就像在看電影一樣的儀式感,慢慢內容多元、產業發展及遙控器的發明,讓看電視不再那麼拘謹,且但誕生了「黃金時段」的現象,書中提到這是人類使用前所未有,也未曾出現的現象,在黃金時段時,非常多數的人口,同時「自動」到一個地方,接收一樣的資訊內容。

我也是在電視黃金時代長大的世代,自己也是每天黏在電視前面,書中提到的電視劇和廣告做法自己也都曾經歷過,但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未曾有認真思考過背後所衍生商業模式和影響;芝麻街也是小時候必看節目,書中解釋這是一新創作法,芝麻街的成功源自於一個突破性想法,如果你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就可以教育他們,也可以將商業廣告置入。

書中說敘述,網路時代的發展默默被忽略的無限潛力。

整個1990年代期間,人們又把更多清醒的時光奉送給電腦,在世界各地的書房或辦公室裡,都有人對電腦敞開心房,睜大眼睛瞪著這個第三螢幕。現在出現了新的裝置,能夠輕鬆收割注意力,好像注意力就擺在桌上,隨時就能取得,就像一度被視為完全無法開採的地底頁岩油,後法發現可以用水力壓裂法大量開採。

(P.467)

固定時間節目的形式已改變,也不再有所為的「黃金時段」,但是有可能產生「熱門節目」不在受時空的限制,用戶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安排接收資訊。這也將是因為科技而改變的人類行為之一。

吸引注意力的事物不會不見,但需自覺的克制它!

現代最常見的注意力的方式之一,就是運用「名人代言」,這手法在1920年代就開始被使用,當時運用女性受影響的心理狀態,找家世顯赫的名人,來誘導女性消費。

注意力商人也會運用恐懼心理牟利,Lucky Strike香菸廣告,扭曲自身形象變成一個保健產品,利用婦女解放運動的精神,引導當時抽菸是『自由的火炬』,更引申為為節食工具,可控制體重,以致當時有人以抽菸當飯吃,當時還有廣告詞「Reach for a lucky instead of a Bon-Bon!」(別吃糖,來根好彩)。

對於物質拜物的危險性,曾經一度完全被忽略的。在60年代,也才慢慢對於物質慾望的反思。而現代的物慾形式慢慢轉點變成對資訊的渴望,如果提到現在手機網路時代的改變。

這樣讓人折服的產品,一如往常,它的使用條款,看似有利於使用者:隨時可以收發電子郵件,表示你可以帶著工作到處走,不用侷限於在家或是公司。到了2015年,幾乎人手一台第四螢幕。在一般美國人清醒時的時光裡,將近有三小時都任由第四螢幕佔據。於是毫無疑問地,第四螢幕成為21世紀收割注意力的新領域。

(P.467-468)

只要有人類競爭的情境存在,物質慾望的需求就不會消失,注意商人即可以利用這特點,進而滲入生活中,要完全拒絕是也不太實際,「手機」也是就是作者所描述的第四螢幕,就扮演著滲透我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就更需要,時時檢視自身的生活需求,是否真的需要那些內容來塞入自己生活當中,這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

自我地位的高漲,人人都可以成為吸引注意力的角色

科技的提升,漸漸的也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受注目的角色,人人都有機會可以變成名人效應中的名人,而所反思是的要建立什麼樣的品牌形象,建立品牌,就是讓產品(人)創造正面形象,配合書中整理出來注意力商人常用幾個方式,或許是可讓自己認同的價值得宜注目。

  • 需求工程:1.創造渴望,2.建立品牌,品牌命名或鎖定目標市場
  • 操作制約:學習過程養成中,有正面獎勵,也會有負面阻擾;會希望永遠存在,不斷地去嘗試,會沈迷的活動,就是運用不可預測的原理。eg.購物, 賭博, 釣魚
  • 內容至上:內容是網站的靈魂
  • 最佳時刻:觀眾接受度高,或是正需要廣告所以推銷的東西,或是對可能變成消費者的觀眾,建立『品牌知名度』,就是觸及率的概念

現在是一個自我地位高漲的世紀,有名的定義也變得多元多樣,自我逐步擺脫那些本非為了保護其他自我存在的束縛和限制,在這一個時代,應用注意力商人手法需要更有誠實性和專注。相對的在這網路上的每一個創作者,都是會是直接面對市場,即是近身肉搏戰,能在網路吸引到注意力,是真心不容易!

謹慎應用設計提升吸引注意力

注意力是每一個人最稀少的資源,善用自己稀少的注意力去學習或是應用對自己生命有意義的事物上面,無可完全避免仍會被注意力商人掠奪部份注意力,但是只要對了解自己生命的目標即便無太大傷害。

反觀自己處於設計產業中,其實也是一種吸引注意力的技能,設計用得好就可以讓多多數人注意力配吸引走向正面道路讓,而其反之亦可走向負面路上。

甚至於短短的文字內容,即可扭曲很多事情,很久之前的一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影片,就是在描述文字和改變人的看法;現在也很多高齡者群組流傳的一些非正確資訊的內容,這也是一種精心設計過的設計體驗,藉由高齡者不擅於驗證資料的特性,進而推送不正確資訊內容。

設計體驗嚴然已成為,吸引注意力的要件之一,其中也參雜需多設計倫理的問題。設計是一把雙面刃,看你要把用戶導向到哪邊去,例如:明明就是很不耐用的塑膠材質製品,但是透過時尚的外觀設計,誘使消費者盲目的購買;在每一個物品下面直接給你,一個加入購物車按鍵,降低你消費思考的時間,增加完成消費歷程;當你想要取消訂閱時,取消的開關藏到非常深,又要不斷地Pop-up問你確定取消,才會讓你完成取消流程。孰重孰輕,依賴著設計目標的判斷。

結語

眾多注意力商人其實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各種縫隙中,無法完全拒絕他們,但是可以了解他的運作方式,以能降低對我們生活的掌控權;因為了解它的運作方式,可以更了解我們注意力應該要放在那些對自己生命更有意義的事上面,將自己的注意力權力奪回控制權,我們花費在注意力傷的時總體經濟代價,也在傷害我們自己的生產力商數(Productivity quotient),現在我們的生活取決我們關注的事物。

注意力商人也已成為這世代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決定了人類的未來,我要自身要能了解何時要跟注意力商人打交道,何時不要,不要輕易不假思索的交出我們自己的注意力,用我們個人和集體的力量,讓我們的注意力回到自己所有,取回自我生活經驗的所有權。

現在人人都可以是注意力商人,從過去單一管道的廣播、電視,到現在的Clubhouse, Youtube也都是在不斷,佔去我們本身很微少的注意力時間,有目的性地去進行資訊的吸收,避免被太多不必要的資訊佔據了我們注意力,在這手機時代,你以為你掌握了所有即時資訊,但是其實還是被注意力商人掌握了?

手機網路世代,雖然可能接收的資訊非常碎片化,但是自由度和廣泛性,相要過去更多元且易取得,故未來不管是誰不分性別、年齡、種族,只要抵抗注意商人只有一個叫做「演算法」。

僅記得自己的注意力照到那裡,思維就會去那裡,你的人生就會在那裡!

延伸閱讀

Edward R. Murrow: First Night of the Blitz on London

Ed Murrow In London (24 August 1940)

Edward R. Murrow's WWII "fake news" battle revealed

Elvis Presley "Hound Dog" (September 9, 1956) on The Ed Sullivan Show

9th September 1956: The story of Elvis' first appearance on The Ed Sullivan Show

Why What Bill Gates Said About the Internet in 1996 Is Truer Than Ever Today

Smoking instead of snacking.

吳修銘:拜登再次任命台灣裔幕僚,強硬反網絡壟斷學者

演算法正在惡化經濟不平等

盲人街頭乞討 女子幫他寫一句話讓他硬幣收不完

百靈果陳述網路激烈競爭激烈,有能力才能獲得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