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3_快速捕捉、低摩擦力

收集知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有收集下來,在未來某一天一定會用得上。

上一篇說明整個輸入輸出過程的第一步,接下來說明要怎麼收集知識。

收集那邊來

我們的知識來源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四面八方,譬如說跟人家的討論對話、或是突然間的想法、或是自己一個大疑問(Big issue)、或是讀了一本書,看了一篇文章,這些都資訊的來源,在這些來源的過程中一定有你覺得不錯的點,那就要想辦法把這個知識點、點子或啟發收集下來。

這些知識點通常會有幾種面向分類:

  1. 確定要執行的任務(Task)
  2. 資訊(Information)
  3. 專業知識(Know-how)
  4. 新聞(News)

如果今天確定這個知識點,他會是一個任務(比如:下次買咖啡變成無糖),那就要立即把這一個任務,設定一個未來的時間點去執行它。

然後再建立這一個知識點的過程,一定要先把確定自己知道了解,然後在知識點的標題,用自己說法寫下標題。

目前個人都會把疑問點或問題,當作自己想了解一件事起點,作為該知識系統的一個錨點。

人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想法跳出來,如果這些跳出來的想法沒有把它做起來其實也是很可惜的,因為每一個想法都會是一個知識點,所以記錄下來收集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動。

捕捉要快要清楚

知識點捕捉,很大的重點就是要捕捉的方式要快,不管你是用手寫、快速的輸入、語音輸入都是一個很快的方式去把它收集起來,因為飛走了,可能就消失了。

或者內容是可以建立成一個to do List,也可以作為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作為參考依據。

但也不用做得太極端,每一個都要收下來,心情就變得很緊張,這樣也就失去把知識體系的意義,就很可能變成數位囤積症,如果很重要的知識點,其實會在生活中,大腦就會再次出現。

撰寫標題有下列三個要點:

  1. 一眼就懂,留下線頭:標題撰寫的方式讓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在描述什麼事情,不管你用多長多短的方式去撰寫,就是能夠一眼看出這知識點內容,包含哪一些項目。
    在未來的某一天,當需要時候,搜尋關鍵字,而這關鍵字,就是曾經從你腦袋想過的標題,這樣會比較好Recall,系統搜尋到這個標題,標題也可以帶出來,這知識點,所涵蓋哪些的資訊。
  2. 了解的事情,就用肯定句:如果這很明確了解知道的事情,那就用肯定繼續描述知識點,然後內容補充細節;
  3. 不懂的事情,就用疑問句:如果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或者是還不了解的事情,那就用一個問句,來建立這個標題,在內容中,描述說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是找到解決的方法就記錄下來。下一次遇到相類似的問題,就不用再去Google,就會已經有了自己常用解答,省去了很多搜尋的時間。這樣在未來整理卡片時,就可明確知道那些是已經了解,那些是還要再學習。

減少啟動摩擦力

而當從各方面去收集資訊,那這些資訊其實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讓你減少啟動摩擦力,去建立新的知識內容,不用每一次都必須要開啟一個新的文章,回去思考過去有發生什麼事情,才又開始撰寫新的內容;很多有時候,都會卡啟動的時間點卡很久。

因為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小小的一個點,所以你只要想啟動時,找一個知識點,檢視、編輯、排列知識點,這樣心流很快就啟動了,不會糾葛很久,比較沒有摩擦力,就可以進去工作心流。

累積了很多資訊內容之後,就可以直接搜尋一個關鍵字,就可以一次搜尋到很多知識點,就可以把它們,集結成一個新的內容。

即便是一個有感的短語,也要收集起來,但下一個問題就是,收集很多後,要怎麼去辨識出來,這時候卡片的命民很重要,命名規擇可以參考這一篇「檔案命名及整理」。

Take away

  1. 確認的任務,要直接給一個未來執行時間。
  2. 標題要一眼就可以看懂,留下未來搜尋的線頭。
  3. 了解的事,標題就用肯定句;不了解就用疑問句。
  4. 降低摩擦力從整理一個知識點開始。

延伸閱讀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1_契機和情境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2_開始的第一步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4_重複及重組知識點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5_行動及追蹤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6_工具是現行手段,流程才是永久

文|個人知識體系輸出流程07_體系建立來自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