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數位產品PM的開發小抄本_數位產品開發主要節點

產品開發流程包含多個階段,首先定義問題並發想解決方案,再建立功能規格,進行wireframe設計,接著視覺化UI,協助RD開發,並在多個測試環境中進行驗測。完成後需提交審查並準備市場發布,隨後進行數位行銷和數據追蹤,最後彙整問題與反饋以調整產品方向。每個階段需保持清晰溝通。

在建建構起要開發的產品定位及目標後,就需要開始著手規劃要開發的內容及會遇到的每一個階段。

開發階段

在數位產品開發流程中,大體均會遇到下列階段:

  • 定義問題,確立要解決的問題和需求包含那些內容項目。
  • 發想方案,提出對應問題及需求的解決方案和流程。
  • 主要規則,建立起每一個功能或解決方案的功能的規格條件,但
  • UX分類規劃項目,將主要使用者行為及特色羅列出來,以利於程式架構初期時,可以先討論可行性。
  • wireframe呈現主要概念,將主要的流程或主要頁面(Hero page),使用低擬真度畫面繪製出來,利於開發團隊初期可以了解產品範圍(Scope)
  • UI進行視覺化,再討論流程確立後,將wireframe內容再以更易於使用者辨識資訊的視覺符號或圖像繪製,成高擬真的圖面,以利於團隊可以了解最終開發樣態
  • RD開發,協請開發人員依據文字規則及UI圖面,進行程式開發建置。
  • SQA驗測,在開發人員逐一開發功能頁面後,一般來說會進入測試環境,多數會DEV/Stage/Production環境,在每一個環境均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測試不同開發目標確認符合規則
    • DEV環境,主要確認產品剛建置起來功能邏輯,是否符合規則需求。
    • Stage環境,主要確認UI、流程、運作流程,是否符合期待。
    • Production環境,主要為開發人員完成功能產品開發工作,測試人員、PM、設計師或相關人員進行最後驗測,如沒有問題後,就可做完後選發佈版本(Release Candidate, RC)
  • 送審,如果是開發行動設備的產品,目前商業環境下,仍需要APPLE store, Google play的官方驗測,官方會確認是否有違反官方政策,只要審查通過後,即可準備發布市場準備(Ready to Market)
  • 彙整Release note,在確定可以發布於市場端同時,是產品屬性或企業需求,準備給相關人員(BD, Sale, 客服人員)及使用者的更新說明。
  • 發布,此階段常見描述為Release to Market(RTM),即為將產品發布於市場並讓業務行銷人員,可以依據產品文件進行銷售推廣。
  • 數位行銷,此階段產品已於市場運作,需要行銷人員進行多層次的行銷,以可以接觸到目標族群使用者。
  • 數據追蹤,當產品已於市場運行時,就將會使用者操作數據可以累績及追蹤,此時PM可以透過市場反饋的數據對應所規劃的服務功能,是否有達到預設目標成效,再進行下一版本的調整。
  • 使用問題回饋,當使用者開始使用,雖有數據可以觀察,但數據仍可能會有偏見誤差,可能產品中開發意見回饋信箱,或是不定期使用者訪談,在確立產品走向是否有偏差
  • 彙整問題,當產品正式上市運營時,就可將數據觀察現象、使用者回饋、客服回報、運營人員回報等相關資訊,彙整在一起看,排列出問題的重要性及重複性,做為開發的依據。

Take away

每一個公司組織都有自己的流程,但產品開發都可能不盡相同,對大原則就是,就是讓下一個階段執行者,可以明確知道怎麼做事,要怎麼進行,有發生問題時,要怎麼處理。

開產品規格是把一個很模糊抽象概念,逐一拆解成一條一條可以執行的行動。

而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會一次就記得實際要執行任務的內容和目標,所以產品PM也要保持著不斷說(佈)明(道)執行內容和方向。


內容同步刊載於2024IT鐵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