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3

本期內容
1.創造力,AI時代必要能力
2.哈佛大學研究,AI讓工作體驗更好?!
3.品味,AI時代的顯學
本期內容
1.創造力,AI時代必要能力
2.哈佛大學研究,AI讓工作體驗更好?!
3.品味,AI時代的顯學
1.被隱藏的帝國,說明美國如何建立霸權
2.Pioneer VS follower之的差異
3.設計師在AI時代的轉變
這本書在說明,美國是如何透過建立標準機制,然後影響世界對於自由市場的變化。
AI時代,規劃產品的新技能。
1.AI產品規劃的迭代要更快,開發模式模式也需要隨之調整
2.AI產品的評估機制,PM需深化的技能樹
3.模糊管理及改變過去行為模式,是AI服務產品的挑戰
1.工作變異頻率越來越高;2.數位自耕農找到新商機;3.吳恩達談產品經理在AI時代的能力建構
1.近距離觀察交流文化;2.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3.寬廣世界
1.演算法,不只影響兒童,長者也會高度受影響;2.AI時代主要核心能力;3.錯誤是創新的起點,AI工具讓犯錯有意義
Heptabase加速學習、運動趨勢也AI化、地圖與自身的位置
2024復盤及2025優化
趁著2024年底,來做一下整個Blog的數據回顧
創作或產品要多久發布一次?
成功落實創造力要點,來自巨型專案的例子-雪梨歌劇院、五角大廈、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
在做PM的過程中,不可預期的事情,常常發生,而讓自己可以減少非預期事件發生緊張感,自己也衍生了幾個小撇步,提供給大家參考參考
當產品開發後,有可能除了遇到下架之外,還有可能要移轉給其他單位持續運營,當這情境發生時,也會需要準備相對應資料給對方;這篇內容說明在移交時,要備妥那些資料,比較好讓對方持續運營。
這一篇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明產品下架時,要注意的相關事務
這一篇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相關產品下架的相關事務
2025年年曆的設計說明及迭代紀錄
產品開發後,也勢必會有結束的一天,整理一些下架需注意事項,先從內部審查的角度整理
當AP做好後,要上架到到平台時,又是另一個挑戰,因為永遠不會知道,審查人員會注意什麼?做了一些採過雷的筆記,讓自己可以避免忘記。
當開發進行到一個段落後,就需要開始進行測試驗收,確認是否符合預期,如不符合預期,就需要討論要如何調整和排程。
SPEC 的內容是為了讓開發團隊易於理解,整理一些小Tips,讓SPEC寫得更順暢
Roadmap是為了讓產品的開發達成的願景,產品的目的地,因此避免加入了許多跟願景無關的內容,依據5項原則進行撰寫。
Function Map了解整個產品會有具備那些服務功能,而這些功能彼此之間的具備哪些關聯性
節省時間的AI工具:NotebookLM、MemoAI、沈浸式翻譯
該書彙整136個國家、二十多個領域、超過16,000個專案的資料後,彙整出專案成功運行的要點
User Story協助開發人員及相關人員,對於開發的內容會有一個參考依據
當產品有需要跨國使用的話,那就要考量語系的功能,而在一開始時,就需要將相對應語系內容和Key值先建立起來,以利於未來的擴增性
建立常見預設情境,在每次構想功能時,可以做完一個開始
詳實特定範圍的內容,擴大問件內容討論的範疇及細節,可以採以易於閱讀理解的方式進行撰寫
在開發時的關鍵元件內容,都建置起來相關參考資料
撰寫How-to內容說明,注重可實現的步驟內容,不要讓其他內容分散注意力
引導教學Tutorials,在寫規格書時,先考量的第一步
規格文檔,會需包含未來、現在、過去的內容,因此也需要做好版本控制,避免現在執行項目的人員,誤判仍在設計中的未來項目
列舉出主要開發節點,開發流程只是一個框架,要找出最符合組織的作業方式,讓專案可以運行順暢為主。
撰寫執行內容時應盡可能完整描述,以執行者的角度出發,讓任務簡單上手。若內容需更新,保持即時通知,確保資訊透明且具彈性,以減少溝通成本並適應決策變動。
經過兩年多(2020.7-2023.9)的時光,終於推…
💡 軟體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硬體沒有做不到,只要有錢一直倒
台灣多數公司為小型組織,資料收集應以高品質文獻為主,特別是近3年的數據。競爭對手產品狀態分析亦能提供有益參考,但需考量自家公司商業模式的差異。
Axios寫作文體、SpaceX夾住火箭、2025年曆開跑
在進行脈絡式開放式訪談時,訪談者需具備控場能力,以維持受訪者的開放分享,同時深入探索其潛在需求。
在確定產品或服務目標後,需透過「觀察」、「訪談」或「文獻探討」來發現需求。觀察應以少數成員在特定場域進行,並記錄對象特點,標註效應。這樣可比較觀察結果,減少主觀偏差,提升需求了解。
當定義問題後,會有多種解決方案出現。為了評估解決方案,可從使用者體驗、可執行程度和商業價值三個面向過濾,維持三者之間的平衡狀態至關重要。
NotebookLM對於在自我學習知識上面的影響,提升對於自己過去筆記的活絡應用。
在開始建設系統之前,了解根本問題及其重要性相當關鍵。定義問題時,要深思核心需求與商業模式,雖然產品可能不理想,但仍能吸引使用者。從零到一是最具挑戰性的階段,需不斷進行迭代與探索。在定義問題過程中,提問「為什麼」能理清範疇並為未來產品發展奠定基礎,改變方向亦需謹慎考量。
產品開發流程包含多個階段,首先定義問題並發想解決方案,再建立功能規格,進行wireframe設計,接著視覺化UI,協助RD開發,並在多個測試環境中進行驗測。完成後需提交審查並準備市場發布,隨後進行數位行銷和數據追蹤,最後彙整問題與反饋以調整產品方向。每個階段需保持清晰溝通。
探討產品開發的各個層次,包括核心利益、基本產品、期望產品、擴增產品及潛力產品。重點在於定義市場需求,確立產品特性,並考量商業範疇。有效的產品定位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並須隨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產品設計的發展不僅見證了技術與工藝的革新,還深刻反映出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變遷。隨著時代推進,人們對美感、功能性和創新的需求與期望持續提升,且不同時代的需求內容各有特色。然而,無論是古今需求,產品設計的核心——解決實際問題的本質——始終不變。
開始想把做PM的一些經歷和想法彙整出來,希望對數位產品開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Axios框架幫助自己及受眾在這資訊爆炸時代,可以有意識的選擇內容。
為什麼要發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