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老布
I trust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with you.
在這集電扶梯走左邊放談詹雨安,對談中談到未來只有1%的人才會會雇用當受僱員,但那1%會是這世界是上最聰明最知識淵博那一群人,其他人99%的都將會不在是受僱者
換句話說,在未來的某一天,組織不會需要找員工,勞資雙方的型態都會變異,在那一天的到來之前,要開始學習如何適應那樣的狀態。
也就是考量自己這個個體,與99%的群體,可以產生良好永續的互動。
如沒有辦法成為那1%的人,那就應該要好好想辦法成為那99%族群中,如何擁有生活快樂的方法和模式;99%的人起跑線將都會是一樣的,那時候就應該不會有所謂搶工作,因為工作已經被1%的人做完了,高機率可能將會是在99%的人,都處於不需要工作的情境下,但還是要有能力可以持續產出Something。
創造力,AI時代必要能力
在寫這週電子報的同時,OpenAI發表了新功能,直接在ChatGPT可以直接輸出圖像,且圖像的定位也大幅優化,也可以將同一張圖做出不同的效果和特徵,這樣也就可以做出不同連續圖片。
想當然的,在社群媒體上又再次出現大量很多職業消失的討論,比如設計師失業了、軟體設計師要失業了…etc,相關的討論。
但其實不會真的消失或失業,同過去寫這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使用AI不是靠模型,而是靠學習,只有不在學習成長,固守原本的思維和做法的人,會慢慢被取代(但對於這族群,會是所謂世界末日),現在仍是AI時代的初期,變動仍還是會很劇烈,就如產品剛上市,仍有很多bug或體驗不佳的狀況,但是時間會慢慢優化掉這些;而在這優化過程,心智有沒有跟上,這將會變成顯學且必要行動。
當工具越來越方便,人人都可以產圖,人人都可以寫程式寫APP的時候,而就會回到做事物或產品的本質需求是要解決的什麼問題?是用什麼有創意的方式去解決。
每次的技術革新,都會帶來大量新工作機會,例如在汽車發明之前,交通都是採用馬車,後來汽車發明了,最大影響是駕駛馬車的人,但是更多工作是生產設計組成汽車的職位。
原本駕駛馬車人的演變成馴馬師,在演變馬術運動,也形成現在為奧運項目之一,可以說是從一個職務變成藝術地位。
創造力及執行創造力,這樣的能力也會更加重要,探索各種知識的好奇心,是強化創造力的關鍵因素。
在企業組織中,開發產品要針對利基市場(Niche)需求開發,不然就擔心這些頭部公司,那一天想到就把功能直接做掉,那就是企業準備要收掉的那一天了。
面對接下來變化會越來越劇烈,除了要提升創造力、維持好奇心、強化執行力,還要多多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以能可以提出不同新意的想法,且可以判斷AI的內容是否有幻覺或錯誤。下面圖示,我太太和我分別也運用ChatGPT來產出個人滑雪公仔,雖然仍有瑕疵,但已經可以做出很多測試樣本,大幅降低測試的時間,讓創造力可以發揮極致。
Take away
專才的門檻降低了,跨領域通才會是下一步。

哈佛大學研究,AI讓工作體驗更好?!
這一份研究報告是由哈佛大學數位數據設計研究所(Digital Data Design Institute at Harvard),所進行的研究,研究主題是AI在工作場域中,跨不同領域人員之間的協作;研究對象主要是商業人員和技術研發人員,這兩大類進行工作進行時,AI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運用。
研究結果表示,AI可以定位成團隊人員,並非單一工具,雖然不是人類,但是可以複製強化團隊合作的核心優勢,可以提高績效、共享專業知識、正向情緒體驗(improved performance, expertise sharing, and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AI工具介入工作場域的含義不僅是自動化現在的工作任務,且大幅降低不同領域專業的門檻;調整人們對於工作本身的看法,工作不僅是個人運用,還可以讓組織重新解構和重組團隊合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Take away
AI在工作場域中,填補了情緒價值,不同專業領域門檻降低。
品味,AI時代的顯學
這一篇文章是周佳恩對於AI時代,是不是還是需要創作者的觀點,其中提到「策展價值」這觀點,創作者都是策展人這角度很有趣,
策展=洞察+品味+設計+說故事。
這個框架蠻有趣的,創作透過策展統整後,完整呈現給受眾,公式很明確,裡面包含人類價值「共情能力」、「真實體驗」、「人脈網路」,而這些能力都是為了建構「品味」這件事。
品味,不僅是在美學能力上的顯現,還有包含「溝通能力」、「價值觀」、「處事態度」、「資訊判讀能力」,這就會組成個人鮮明獨特的存在,不是AI可以取代的角色,也就慢慢走向真正自我身份認同;AI不是取代人類的存在,是讓人類更有機會拓展其他面向,文中也舉例攝影技術的發明,而誕生印象派繪畫風格,引領出很多印象派畫家。
當原本既有舊身份已不敷使用,就要運用自身的原本的特色,重新建構自我獨特身份,具有特別價值的存在,也就呈現出自身獨特的品味。
AI技術或許讓我們有機會,更專注產出有趣的內容,讓創作的熱情更好維持且長久;AI不是取代創作者,是增強了創作的工具和型態。
該文章頗長,但值得一看,現在很偏好看這種完整論述的長內容,這或許也是一種養成品味的方式。
Take away
品味,就是可以分得出噶瑪蘭和JOHNNIE WALKER的差別。
以上為本期內容,下期見~
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請不吝跟我說,會持續迭代優化。
如內容覺得不錯,也請多多分享給您親朋好友
祝大家一切
順風💨順水🌊順浪🏄♂️順滑🏂順心💕!!
老布
🌐My Blog:老布下班後
🎙️My Podcast:西伴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