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老布
I hope all is going well on your end.
前陣子看完了Netflix的「零日風暴」,這也是少數在Netflix看影集,不開1.5倍加速看完的影集。這不算是一個科幻影集,反而比較偏向資訊安全的警示,當我們生活跟網路已經分不開時,當電力、網路中斷後,對於社會的影響衝擊是不容小覷,資訊正確判讀能力,社會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而影集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在探究,人類社會宗最古老的議題,權力與正義之間的取捨;蠻推薦值得一看的,在短短的六集,塞入很多現在社會許多複雜的議題,都有相對應的呼應,看完後可以延伸很多思考及資訊安全上的備用方案。
其中有一個橋段,描述在即便自由的國家中,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該橋段是劇中的企業家-基德,煽動人民並質疑主角喬治的權力過大,且基德引用富蘭克林的名言,結果被喬治(勞勃狄尼洛)糾正其正確含義。
「自由,是讓你這種人可以為所欲為。」(Freedom is what allowed the people like you to do whatever you want.)
「自由權,是保護我們其他人,不被你這種人所害。」(Liberty is what protect the rest of us from people like you)
對於權力及自由之間的平衡做了一個很清楚的描述,不讓以自由為口號,但是做的事反而危害其他人的自由權利。

被隱藏的帝國,說明美國如何建立霸權
最近終於把「書|被隱藏的帝國」一書的心得寫完,這本書前前後後,花了快5個月的時間看完,不是內容艱澀難懂,而是太多內容想要坐下筆記,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而演變成現在規範標準,
好奇美國如何從一個殖民地發展成今日的全球強權?這本書揭示了美國崛起背後的關鍵策略:從掠奪土地的殖民主義,轉變為以「標準」引領世界的強權新模式。書中深入剖析美國如何透過創新,奠定了其全球影響力。
所建立的標準,促成了日本的經濟騰飛。書中也提及了標準化並非全然公平,以及不同文化對於美國標準的不適反彈。
本書不僅是一部美國發展史,更是一部關於權力轉移、科技創新如何形塑世界格局的精彩故事。蠻值得一看原書內容,或是閱讀完整心得筆記內容。
Take away
創新和標準,是讓美國維持在高度的要點。

Pioneer VS follower之的差異
前陣子Deepseek的釋出,讓市場又感受到AI產品的變化是很劇烈,很多討論中,覺得李慕約和台灣LLM的林彥廷的直播對談,是讓我更容易理解。
對談中描述到『OpenAI過去在打一個沒有旗杆洞口的高爾夫球,Deepseek而只是在打已經被標註出洞口的高爾夫』,所以兩個公司的程度是不同的,OpenAI的模型是完全創新從0到1,探索出來變成標準的內容,deepseek則是照著標準再複製出來的模型。
以這概念來說,標準其實是掌握在OpenAI身上,deekseek只是順著規格走,而且OpenAI也在2024聖誕節12天發表會上,也公開說明如何一個訓練API,內容也有詳細說明執行方法;換言之,這也讓deepseek少走了很多彎路,且在公開資訊中,Deepseek成本600萬美金,是指產品本身,並不是代表整個研發成本及人力成本。
聽完整個對談後,覺得在可見的未來,模型會產生更多,但是最精準的就只會是幾個,其他都是從這些精準的模型,再蒸餾出來的,成本可能會相對低,而要用那一個模型最為主力,端看應用的情境,且在運用一段時間後,再來看是否要置換正更精準的模型或是維持。
且在對對談中,這場AI賽局會很有可能會超過10年,現在都也還是初期階段而已。
Take away
現在仍處於一個混戰時期,不用太焦慮,只要有開始行動就好。
設計師在AI時代的轉變
從2022年OpenAI開啟了AI這扇門後,每一個職業都在想,對該職業影響會是什麼?是不是會讓該直接消彌?相同對於設計師也有一樣的問題,設計師在AI時代會還重要嗎?設計師會變成什麼樣貌?
這一個影片是直接訪問Figma CEO的看法,在這AI時代的初期,設計師會有什麼演變的可能性。
最大的要點是AI可以降低專業門檻,更多人可以參與設計創作,但也同時提升個人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天花版。
參與設計的方式會慢慢加入「Vibe coding」,目前常見翻譯是「直覺式編碼」,是指使用自然語言或Prompt寫出需求,產生結果或程式;讓設計開發可以變快,讓人機互動加快,也更快進入心流,也就覺得會很創作更有趣。
設計方式,不再僅限用Prompet,或是傳統Prototype,會是有更多方式去實踐創作設計,探索課種不同設計模式也包含AR, VR等,各種全新動態介面出現應用。
而產品的易用性需仍具好體驗,要讓初學者和專業人士,都可以有很容易上手的體驗。如何讓簡單事更簡單,但包含複雜的內容?(How do you make the simple things simple with the complex things possible?)
訪談中,Dylan認為目前AI還無法把整個開發流程串再一起(使用者體驗、品牌價值、當下情緒、文化環境)仍還是需要設計師共感能力(同理心、分析能力、解決方案);他認為目前的 AI 模型在藝術方面表現尚可,但在解決問題方面仍有不足,未能將內容、文字和使用者研究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他指出,AI 模型缺乏設計師的同理心,這可能是AI目前無法創造出優秀設計的原因。
對於設計師的角色,越來越有信心是會被重視的,且是關鍵角色,整體來說越來越多人更重視設計的價值,不只是看重是不是讓東西動起來
設計師的機會點仍會是在「設計師必須理解人們的需求,並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目標,以及他們回饋機制,再來設計用戶界面,打造符合需求的用戶體驗,幫助完成任務(the human designer has to understand people and understand their needs and goals, and their reward functions and then create UI, create user experiences that match, the jobs to be done)」
Take away
設計思考了解本質需求,這能力會越來越多人需要。
以上為本期內容,下期見~
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請不吝跟我說,會持續迭代優化。
如內容覺得不錯,也請多多分享給您親朋好友
祝大家一切
順風💨順水🌊順浪🏄♂️順滑🏂順心💕!!
老布
2025年曆現正銷售
一張年曆,幫你實踐計畫。
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列連結進行填單購買。
全年購買,直到售完為止。
購買連結:https://forms.gle/H1XKrHfCKC9spMTC8
🌐My Blog:老布下班後
🎙️My Podcast:西伴布日常